欢迎进入惠州市盈泰欣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网站

中文版 English

全国服务热线0752-6812618 / 18038035576
模具温度对铝合金压铸件内浇口 缺陷的影响成因研究
编辑 :盈泰欣网络部
时间:2025-08-21

前言:铝合金高压压铸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在产品内浇口区域因高速充型和凝固收缩阶段易产生气孔、气缩孔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交付质量。模具温度作为关键工艺参数,直接影响金属液流动性与凝固同步性。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压射速度或压力优化,对模具温度的系统研究仍不足。本文以汽车变速器箱体为对象,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揭示模具温度对浇口缺陷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工艺优化方案。

 

01.

实验方法  

1、材料与设备

合金材料:ADC12  主要成分(Si 9.6–12.0%, Cu 1.5–3.5%,Fe<1.3%,Mg<0.3%,Zn<1.0%,Mn<0.5%,Ni<0.5%);

生产设备:力劲3000T冷室压铸机;

检测设备:X射线探伤机;热成像模温检测仪。

 

2、实验参数  

固定参数:铝液温度660℃,慢压射速度0.35 m/s,快压射速度4.5 m/s,增压比压80 MPa。变化点:模具温度分为三组(160–220℃;220–280℃;280–340℃),每组压铸8模次。

3、缺陷检测

采用X射线探伤定量分析浇口区域缺陷;标准:孔径>0.5 mm,统计合格率。

 

02.

形成机理分析

1、模流分析结果

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充型模流分析中可见,铝液进入产品内浇口时,温度在631~645℃区间,随着高温铝液持续推进,内浇口温度逐渐升高 ,直至产品型腔充型结束仍维持在660℃范围值。

1

2、模具低温对金属液流动的影响  

在压铸冷模复产初期,关闭模具循环冷却控制系统的条件下生产8件,采集初始阶段模具温度,模温测量数据显示,内浇口横截面模具温度在166.3~178.7℃区间(高温区<220℃);在此温度基础上,使铝液与模具间的热交换速率加快,显著影响铝液充型流动性,黏度增大,并在内浇口淤积冷凝层,致密度差,导致孔缺陷形成机率升高。

2

3、模具中温对金属液流动的影响

随着生产模次的增加,模具受铝液加热后整体温度升高,铝液与模具间热交换速率减弱,累计生产16件,通过采集模具温度数据发现,内浇口横截面模具温度已升至220~273.7℃(高温区>220℃);经断料观察产品内浇口断面致密度增加,无可见冷凝层现象。   

3

4、模具高温对金属液流动的影响

在连续生产24件后,再次采集模具温度数据发现,内浇口横截面模具温度已升至284.5~330.6℃(高温区>280℃);由于模具温度高,铝液流动性得到较大提升,在此阶段生产的产品外观亮度增加,内浇口断面致密度显著增强,无可见冷凝层现象,但在产品内浇口附近的加强筋与螺纹柱外表层局部区域出现严重粘模与拉伤现象。

4

 

03.

实验结果

 

1、模具温度对缺陷的影响  

通过三组实验数据体现,当模具温度在220–280℃区间时,金属液流动性适中,提高增压补缩的有效性,产品实物质量相对稳定。

5

2、实物探伤缺陷分布  

模具低温组:气缩孔多分布于浇口处螺纹柱中部,呈不规则收缩纹;

6

 

模具中温组:内浇口与螺纹柱区域内部无可见缩松缺陷;

7

模具高温组:内浇口与螺纹柱附近可见气缩孔,以及弥散微缩孔(<0.3 mm)。

8

 

04.

优化方案

1、温度控制

复产初期模具预热至220℃以上,并通过关闭模具水冷系统将模具进浇温度稳定在240±20℃。

2、工艺协同

在优化温度区间内,适当提高压射速度(4.5–5.0 m/s)以进一步减少铝液充型湍流形成包裹。  

 

05.

结论 

通过模具温度的调控,可提高铝合金液流动性、减少气体残留,以及凝固过程增压补缩的有效性,降低内浇口缺陷形成几率。实验表明,220–280℃为该产品压铸的优化温度区间,可使内浇口缺陷消除,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本文技术辅导:叶立

 

 

 

 

logo
公司地址 : 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沙河大道胜丰裕工业园
咨询热线 : 18038035576
服务邮箱 : cindy.pan@micro-order.com
服务时间 : 7*24小时服务
企业微信截图_1679024406517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公众号

抖音二维码截图

抖音号

Copyright © 2025 惠州市盈泰欣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2023008244号

客服

顶部
18038035576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8038035576
添加微信好友, 详细了解产品
添加微信
知道了